资讯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新型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材料制备成功
科技日报昆明2月18日电 (记者赵汉斌)记者18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近期在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制备出强度、导电率及耐热性良好匹配的铝—锆—钪合金导线,在绿色铝、钛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是架空输电线路电缆用关键基础材料。研究表明,实现铝—锆—钪合金强度、导电率和耐热性能的协同提升,将

2024-04-2925

很神奇!“不插电”的发光发电纤维 东华大学科研团队在智能纤维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你见过穿上身就能发光发电的纤维吗?你期待智能可穿戴设备实现哪些功能?  4月5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在《科学》上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人体耦合”的能量交互机制,并成功研发出集无线能量采集、信息感知与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纤维,由其编织制成的智能纺织品无需依赖芯片和电池便可实现发光显示、触控等人机交互功能。  这一突破性成

2024-04-2928

我国科研团队牵头建立首个矿物超族分类命名方案获得批准
  碳锶铈矿超族矿物晶体结构模型图与分类边界三元图。(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记者 白佳丽  日前,由侯增谦院士团队牵头国际研究小组建立的碳锶铈矿超族分类命名方案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的正式批准。“这是第一个由我国科研团队主导建立的矿物超族分类命名体系。”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谷湘平介绍。  碳锶铈矿超族是含水稀

2024-04-2930

核探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机场防爆检查时,工作人员拿一个小纸片在旅客身上或行李上一擦,再将小纸片放进仪器,如果没有异常情况,旅客们在等待数秒钟之后,就会被告知可以通过。这种安检技术名为离子迁移谱技术,是核探测技术的一项应用。  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副总工程师王国宝介绍:“‘小纸片’的技术原理是用采样试纸擦拭后,把肉眼不可见的微小颗粒物质采集下来,插

2024-04-2926

突破7000万吨!中国有色金属更“出色”
  被称为“现代工业基石”的有色金属,正在各领域不断“显色”。  最新数据来了!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7469.8万吨,首次突破7000万吨。产量更高,成色更足,我国不断向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迈进。  Au、Mg、Cu……当“元素周期表”里的一个个元素符号走进现实,产生了很多奇妙的“化学反应”。高速铁路的车身,航天器的结构材料,生活中的零食包装袋、眼镜框架,医院里的人

2024-04-2928

多功能“超材料”可实时调整形状和机械性,有助软体机器人更适应环境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日报道,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能实时动态调整其形状和力学性能。研究团队表示,这种突破性“超材料”超越了现有材料的局限性,为开发全适应性软体机器人和智能交互机器打下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实验示意图。图片来源:《先进材料》杂志  受章鱼等生物启发研制出的软体机器人

2024-04-2930

我国科学家基于液态金属构建“人工树叶”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沈阳2月27日电(记者王莹)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合作,研制出将半导体颗粒嵌入液态金属实现规模化成膜的新技术,并构建出形神兼备的新型“人工树叶”,其具有类似树叶的功能,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相关研究成果以“液态金属镶嵌的人工光合成膜”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通讯》上。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

2024-04-2931

矿物形式的非常规超导体发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美国艾姆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非常规超导体,其化学成分在自然界中也能找到。密硫铑矿是自然界中仅有的4种在实验室培养后可作为超导体的矿物之一。研究表明,它的性质类似于高温超导体。这一发现进一步加深了科学家对超导性的理解,有望在未来带来更可持续、更经济的基于超导体的技术。研究人员培育的密硫铑矿晶体。图片来源:美国能源部艾姆斯国家实验室   

2024-04-2921

科学家合成5种新同位素
新同位素有助科学家理解并完善基础核物理。图片来源:FRIB/密歇根州立大学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创造出5种新同位素,分别是钚-182、钚-183、镱-186、镱-187和镥-190。这些元素或许是首次在地球上出现,有助科学家揭示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秘密。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上述5种同位素是美国

2024-04-2933

实验确定催化氨生产的反应机理
光电子能谱仪器可以在高压下研究催化剂表面。图片来源:彼得·安曼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首次研究了氮和氢生成氨时铁和钚催化剂的表面特性。这一成果为更好了解催化过程,找到更高效材料,为化工行业绿色转型打开了大门。研究结果发表在10日的《自然》杂志上。  哈伯法是一种通过氮气及氢气产生氨气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生产的氨年产量为1.1亿吨,而氨是目

2024-04-2925

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发现电子和声子的强相互作用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记者14日获悉,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近年来,三层石墨烯引发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通常,三层石墨烯可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堆叠几何构

2024-04-2928

将三维材料变二维,合成新型极薄材料的方法问世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二维材料非常薄,只有几个原子厚,具有独特的性质,使其在能量存储、催化和水净化等方面极具吸引力。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够合成数百种新型二维材料的方法。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  自从石墨烯被发现以来,有关极薄材料(即所谓的二维材料)的研究呈指数级增长。二维材料相对于其体积或重量具有极大的表面积,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物理现象和独

2024-04-2928

匠心独运,造物制材更神奇——202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新材料篇
  俄罗斯  科技日报驻俄罗斯记者 董映璧  研发可控氮化物复合材料 智能服装既导电又可洗涤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通过控制压力或调整化学反应器中的成分,研发出可控制的基于氮化物的复合材料。氮化物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和汽车、建筑、机械工程等行业。获得此类物质最有前景的方法是自蔓延高温合成法,这种方法具有功耗低、处理时间短和成本低等特点。  用于智能服装的柔

2024-04-2935

智能纤维让可穿戴电子设备迈进现实
《自然》31日报告了新加坡和中国科学家联合开发的一种制作内置电子元件纤维的新方法,这种纤维可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其潜在应用包括能感知交通灯变化的帽子(可帮助视障人士),以及用于心脏监测的柔性设备。数百米的高性能柔性半导体纤维缠绕在一个圆柱形线轴上,旁边是一些经历了制造过程后的预制棒。图片来源:南洋理工大学/《自然》  可检测和处理信号的可穿戴电子元件,能用含有半导体器

2024-04-2925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智能纤维
  记者近日从东华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集无线能量采集、信息感知与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纤维,由其编织制成的纺织品无需依赖芯片和电池便可实现发光显示、触控等人机交互功能。  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被认为有望改变人与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对功能性纤维开发以及智能纺织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已成为日

2024-04-2926

« 上一页 15/59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