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美国艾姆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非常规超导体,其化学成分在自然界中也能找到。密硫铑矿是自然界中仅有的4种在实验室培养后可作为超导体的矿物之一。研究表明,它的性质类似于高温超导体。这一发现进一步加深了科学家对超导性的理解,有望在未来带来更可持续、更经济的基于超导体的技术。

研究人员培育的密硫铑矿晶体。图片来源:美国能源部艾姆斯国家实验室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非常规超导体,其中许多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比传统超导体要高得多。人们普遍认为,非常规超导电性不是一种自然现象。
密硫铑矿是一种有趣的矿物,其中一个原因是其复杂的化学式(Rh17S15)。它结合了极高熔点元素(如Rh)和挥发性元素(如S)。
基于此,研究人员合成了高质量的密硫铑矿晶体。在Rh-S系统中,他们发现了3种新的超导体。通过详细测量,他们进一步发现密硫铑矿是一种非常规的超导体。
研究团队使用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来确定密硫铑矿的超导电性。主要的测试指标为“伦敦渗透深度”,它决定了弱磁场能从表面穿透超导体块体的距离。在传统的超导体中,这个长度在低温下基本恒定。然而,在非传统超导体中,它随温度线性变化。这项测试表明,密硫铑矿具有非传统超导体的行为。
另一项测试是在材料中引入缺陷,包括用高能电子轰击材料。这个过程将离子从其位置击出,从而在晶体结构中产生缺陷。这种无序会导致材料的临界温度发生变化。测试还发现,非常规超导体对无序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引入缺陷会改变或抑制临界温度,也会影响材料的临界磁场。总之,在这一非常规超导体中,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的行为都与预测的一致。
科研人员开发出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组姜鹏研究员、陆晓伟副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开发了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以“实现非接触式温度感知的柔性红外光热电探测器赋予电子皮肤温度预警功能”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仿生触觉是智能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刺激的基础。在传统触觉系统中,触觉传感器需要与外部环境物理
2024-04-2930
新方法实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捕获与释放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徐强教授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首次用二氧化碳作为客体分子模拟二氧化碳水合物结构,使用廉价的硫酸胍与二氧化碳共结晶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实现了环境温度压力条件下二氧化碳可逆的捕获与释放。这有望成为一种很有潜力的碳捕获和存储方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细胞报告物质科学》上。 碳捕获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重要环
2023-04-2638
可在1200℃环境中工作 柔性温度传感器高温测量新突破
柔软却坚强,可在1200℃环境中工作 柔性温度传感器实现高温测量新突破 ◎陈科 近年来,各大品牌的折叠屏手机、柔性可穿戴电子等智能设备层出不穷,成为行业热点。作为柔性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柔性传感器用以测量温度,反映人体的各项指标。现有的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受柔性衬底、敏感材料等限制,难以实现高温物理场的温度测量。因此,如何继承柔性薄膜传感器优势,实现柔性薄
2023-04-1954
女司机误将车内空调开成热风中暑:交警帮忙开下高速
据报道,4月17日湖北高速交警巡逻时,发现一辆小车停在应急车道,护栏外站着一名女子。她告诉民警由于身体不适不敢开车,称自己刚才吐了,而且手和脚都不听使唤,有点发烧,于是民警帮女子将车开下高速。刚上车的时候就发现,女子开空调没有按AC键,吹出来的是热风。交谈中民警了解到,原来女子上车后感觉很热,便想开空调降温,不成想误将空调开成了热风,导致了中暑。最终,民警将其安全的送
2023-04-1846
世界首创“相变油墨”可实现被动式控温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种可改变房屋、汽车供暖和制冷方式的“相变油墨”,它能实现复杂的“被动气候”控制,具有帮助减少能源消耗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潜力。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材料化学杂志A》上。 研究领导者穆罕默德·塔哈博士表示,这些油墨可用于开发涂层,实现被动加热和冷却。 被动式的气候控制方式可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并可减少
2023-04-1844
室温超导体的研究平台!基于碳化硅的高压原位磁探测首次实现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3月27日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碳化硅色心高压量子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王俊峰等人,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高压团队刘晓迪研究员等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碳化硅中硅空位色心的高压原位磁探测。该技术在高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结果和示意图(图a:碳化硅对顶
2023-04-1849
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研究获重大突破
在航空电子、汽车工业、地下油气勘探和高级推进系统等众多高功率、高电流和高温应用领域,对介电电容器的高温能力有着迫切需求。2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刊发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兴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我科学家在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 介电电容器是组成现代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相反的电荷利用绝缘
2023-04-1847
石墨烯呈现创纪录高磁阻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报告了在环境条件下石墨烯中出现的创纪录的高磁阻。 在磁场下能强烈改变电阻率的材料会被广泛应用,例如每辆汽车和每台计算机都包含的微型磁传感器。 这种材料很稀有,在室温和实际可行的磁场中,大多数金属和半导体的电阻率只会变化零点几个百分点(通常不到百万分之一)。 为了观察到强烈的磁阻响应,研究人员通常将材
2023-04-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