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智控
资讯文章搜索 资讯文章分类 资讯文章首页 切换频道
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用于太空旅行的多边变形机器人问世
  多边形网格的数字世界和群集行为的生物世界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带来了灵感。据最新一期《自然·机器智能》杂志报告,他们开发了一种可以改变形状、四处移动并能与物体和人互动的折叠式机器人,可以从2D三角形变形为几乎任何3D形状,开创了模块化机器人的先河。未来,这种机器人或在太空旅行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EPFL可重构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杰米·派克表示:

2023-06-1450

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国产工业机器人亟待发力
  能焊接0.4毫米超薄碳钢板,可以写“书法”,制造金属元器件可一个顶8个人,可负载360公斤……众多“身怀绝技”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于5月8日—11日亮相第十九届天津工博会。  全球疫情影响之下,各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意愿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如此大的“蛋糕”,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也摩拳擦掌,积极抢占市场。虽然近几年国产工业机器

2023-05-1075

科技改变生活:外骨骼助你身轻如燕
  你能轻松举起50公斤的重物吗?你能举臂500次无压力吗?  当我们梦想着拥有科幻大片中的超能力时,一些特种机器人产品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前些年在上海街头,就曾出现一位身穿外骨骼设备的外卖小哥,背着重达百斤的外卖箱行走爬楼,却身轻如燕。如今,中国电科研制的一款名为“白虹”的髋关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为我们打开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因其动力系统被放置在髋关节两侧,所以叫髋

2023-04-2854

穿上外骨骼,摆脱轮椅不是梦
  新华社记者 刘坤摄  ◎本报记者 唐 芳  过去,很多人一瘫痪就要一辈子依靠轮椅。外骨骼的出现,改变了重症肢体残障人士几乎无法行走的困境。当人体骨骼、肌肉的功能缺失时,外骨骼提供了如骨骼一样的支撑、像肌肉一样的驱动源。  近日,借助自研的人体外骨骼,身患脆骨症的“扭扭车男孩”张亮第一次站起来了!他走了16米,花了大约5分钟。“视角变高带来的感官冲击力非常震撼。”张

2023-04-2649

“仙女”机器人借助风和光飞行
  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发展为下一代小型无线控制软体机器人带来了大量新材料相关的创新。工程师们已使用这些材料制造可行走、游泳和跳跃的小型机器人。但此前,还没人能让它们飞起来。芬兰坦佩雷大学轻型机器人小组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名为“仙女”的新设计——一种基于光响应材料组装的飞行机器人。这种聚合物组装机器人,能靠风飞行,并由光控制。  从蒲公英种子得到灵感,“仙女”具有多个仿生特征

2023-04-1836

机器人助力“共享充电”
  “太方便了,这大大解决了小区电动车充电难问题。小区引进的‘共享充电’系统既方便了居民,也节约了社会资源。”日前,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枫荟雅苑小区地下停车场,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投运后,小区居民纷纷点赞。  在现场看到,从共享充电服务区顶部,一条长约60米的银白色导轨串联贯穿了该区域44个车位,一台精致的机器人在导轨上穿行,每一个车位上方都已安装好电源插座。车

2023-04-1846

科幻中的工业移动机器人正走进现实
  目前机器人移动精度已从最初的±10毫米发展到现在接近极限的±3毫米。这意味着,机器人的大范围自由移动更加精准。  兔年春节,《流浪地球2》是最为火爆的电影之一。其所展望的未来世界,更多根植于当下工业场景和科技发展实际,可以说是现实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镜像。在对未来世界的无数畅想中,机器人是未来社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影多个场景中出现的工业移动机器人,

2023-04-1841

“机器人+”链接百业千家
  在晶泰科技自动化实验室里,一台台小巧灵动的自动导向车穿梭于不同的工作站间,将物料、耗材放在指定位置,再由机械臂“接手”进行粉末加料、恒温震荡、反应监测等,这种新型研发模式正助力更多新药实现“从0到1”的突破……记者近日在上海张江科学城走访时了解到,“机器人+”正在百余个行业里大显身手,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

2023-04-1833

“人形机器人”打开通用场景大门 技术进步成商业化落地关键
  电影《流浪地球2》中,人工智能机器人550W量子计算机“小苔藓”、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关注。事实上,不少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并非特效制作,早已在众多领域广泛应用。  近年来,机器人在制造业、仓储运输、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拓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5G、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有更强非结构场景

2023-04-1854

新型微型机器人可通过电磁混合动力推进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26日发表声明说,由该校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发出了一种微型机器人,能够在生物样本中通过电磁混合动力推进与“导航”,并具备识别、抓取和运送单个细胞的能力。  这一微型机器人是人造颗粒,直径仅10微米,相当于单个生物细胞大小,可自动或通过操作员的外部控制执行移动任务。相关论文发表在德国《先进科学》杂志上。  此前基于电导机制操作的微型机器人在

2023-04-1846

走进张江看“机器人+”
  在晶泰科技自动化实验室里,一台台小巧灵动的自动导向车穿梭于不同的工作站间,将物料、耗材放在指定位置,再由机械臂“接手”进行粉末加料、恒温震荡、反应监测等,这种新型研发模式正助力更多新药实现“从0到1”的突破……记者近日在上海张江科学城走访时了解到,“机器人+”正在百余个行业里大显身手,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

2023-04-1828

机器人产业迎来新一轮增长
  今年以来,伴随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我国经济回暖势头强劲。相关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暖,服务业恢复迅速,带动非制造业实现触底反弹,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增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能快速释放。本版从此期开始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行业企业奋力开创2023年新局面,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新征途。  从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550W量子计算机

2023-04-1837

混合微型机器人在生理环境中导航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混合微型机器人,其大小相当于单个生物细胞(直径约10微米),可使用电和磁两种不同的机制进行控制和导航。微型机器人能在生物样本中的不同细胞之间导航,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识别它们是健康的还是垂死的,然后运输所需的细胞进行遗传分析等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发表在新一期《先进科学》杂志上。  微型机器人还可将药物和/或基

2023-04-1843

石墨烯传感器助力“意念控制”机器人
  戴上专门的电子头带,用人的意念控制机器人,这听起来似乎只是科幻小说中存在的情节。但现在,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CS应用纳米材料》上的研究向实现这一目标迈出了一步。通过设计一种不依赖于黏性导电凝胶的特殊3D图案结构,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团队创造出了可测量大脑电活动的“干式”传感器,在不平整的头部曲线和千丝万缕的头发中也能轻松使用。  医生使用脑电波监测来自大脑的电信号

2023-04-1836

释放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动能
  日前,在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出现了不少硬核装备。这些装备都来自于现实,属于工业级移动机器人,是为影片拍摄提供的产品技术支撑。当下,随着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机器人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多样。移动机器人可替代人类做很多工作,甚至一些人类自身难以企及的应用场景。而人工智能与工业生产的加速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

2023-04-1834

“同济飞鱼”:无人机+潜水器的创新组合
  能在空中飞行,也能在水中畅游。小小的飞行器可以轻轻松松做到水、空无缝切换。近日,一项名为“TJ-FlyingFish”(同济飞鱼)的水空跨域巡航器原型机,先后被《新科学家》、北美NewAtlas等国际科技杂志报道。  “同济飞鱼”是由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团队联合研发的创新成果。这是一种新型水陆两

2023-04-1857

机器人采茶
  清明前,浙江省杭州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试验茶园里,成畦的茶树尖上,青翠的嫩芽玲珑可人。此时,一幢蓝灰色的“小房子”嗡嗡鸣响着从茶垄上缓缓划过,所经之处,鲜嫩的芽叶被纷纷摘下。  “这是第五代采茶机器人。”浙江理工大学贾江鸣副教授招呼记者,“过来看看。”  走近一看,“小房子”好像挺简单——灰顶是覆盖的太阳能板,蓝色外壳下的两条履带,恰好跨在两道茶垄上。  “比起其

2023-04-1866

机器人也能采茶了?难度堪比“农田里绣花”
  清明前夕,正是茶叶采摘旺季。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一处茶园里,一个“采茶小工”移动机械臂,将采摘的茶叶源源不断地送入存储盒中。这个“采茶小工”的研发团队,正是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器人与装备创新团队。  茶叶采摘基本靠人工完成,尤其是名优茶、明前茶,采摘期短且密集,比如高等级的龙井茶,一斤茶叶需要约4万个芽头。但随着采茶工群体年龄增大,人工缺、人工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023-04-1850

“机器人+”时代开启 工业机器人发展跑出“加速度”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发展目标以及机器人十大应用场景,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业界认为,这一政策的发布,意味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机器人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制造业机器人更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政策出台,顶层设计优化  《实施方案》提出

2023-04-18106

« 上一页 2/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