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文章首页 资讯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释放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动能

2023-04-18 12:42IP属地 广东佛山340经济日报

  日前,在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出现了不少硬核装备。这些装备都来自于现实,属于工业级移动机器人,是为影片拍摄提供的产品技术支撑。当下,随着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机器人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多样。移动机器人可替代人类做很多工作,甚至一些人类自身难以企及的应用场景。而人工智能与工业生产的加速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国移动机器人已具备很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智能化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制定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行动计划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创新,推动移动机器人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融合应用,从而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加速发展。当前,移动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可批量应用的时间窗口,正广泛应用于工业场景,而工业智能化提速也带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另据统计,2021年我国移动机器人的出货量占到全球的40%,工业市场规模达126亿元,年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移动机器人在工业应用中优势明显。有的移动机器人在定位导航、环境感知、系统调度、协同控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适应人类不能胜任的危险繁重、复杂多变的动态作业环境,现已深入应用在制造业相关领域及关键环节,能更好地服务于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并使其发挥更大功效。

  举例来说,晶圆制造车间需要无尘处理,人工操作往往会造成一定污染,难以满足晶圆制造的高精度要求,使用移动机器人成为优选项。鉴于此,有的企业研制出移动机器人及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帮助解决晶圆生产车间无尘问题。随着技术进步提速,移动机器人技术朝着更高柔性、更高精度和更强适应性的方向发展。随着低生育率和老龄化严重等引发的人口结构变化,更多移动机器人将替代人工用于工业各种场景中,并得到批量的应用。工业互联网场景中,有的企业推出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已在大量使用移动机器人,极大地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同时,我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应用尚面临一些挑战。目前,长期自主移动和大面积覆盖移动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有效突破,致使移动机器人尚有局限,不能完全适应更加复杂动态的制造作业场景。产业链尚存薄弱环节。长时间运行尚需大容量数据存储和超强运算能力支撑,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感知器、高性能电池等关键元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国产零部件尚难以高可靠地适应高温、极寒、高腐蚀、强辐射等环境条件,往往导致后期运维成本偏高。此外,有实际需求的工业应用场景并不算多。受制于技术产品性能,目前移动机器人限用于巡视查验、物料配送、生产作业等常规工作,更大批量、更多场景的工业应用需求有待挖掘。

  高质量发展移动机器人产业,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多措并举。

  一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出台促进机器人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有效支持政策,设计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激励相容机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尤其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和应用市场需求。集中攻关突破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全力研制出新一代高精度、高柔性、高适应性的增强型产品,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移动机器人产业集群,切实提升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

  二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将移动机器人技术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机融合起来,提升工业移动机器人综合性能,将其打造成为各行业争相应用的人机交互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帮助工业企业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

  三是拓展多层次工业应用场景。继续推动在电力、煤矿、钢铁、石化等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拓展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中的高精度、高柔性等复杂场景应用,加快推动移动机器人技术的迭代升级,促进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使其更好地赋能工业提质增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商业化落地可期 上市公司竞逐人形机器人产业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政策利好频至,产业链进展不断,商业化落地持续加速。机构人士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和商业化元年,板块催化密集,商业化落地也逐渐清晰。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有望驱动行业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有望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政策利好频至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

2024-06-1642

人形机器人站上风口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应用场景是否成熟?未来又将如何突破瓶颈、蓬勃发展?  赛迪顾问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未来功能型整机将逐步占据主流、发展潜

2024-06-1634

人形机器人打开“具身智能”蓝图
  从搬运重物到端茶倒水,从进厂打工到做饭叠衣……当大模型为机器人注入“灵魂”,人形机器人“进化”加速。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的落地最快今年或明年就能在部分试点实现,“入户”则将在10年左右。  变化——迈入“人形时代”  近期,国产人形机器人领域动作频频: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首次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现“拟人奔跑”、瞄准老年人陪护市场

2024-06-1629

第四代高压电缆剥切打磨机器人“上岗”
  记者5月17日从国网天津电力获悉,国网天津电缆公司团队研制的第四代剥切打磨机器人首次完成110千伏高压电缆检修任务。该机器人较上一代整体重量降低了10%,作业时间压缩至50分钟以内,作业效率提升近30%。  据了解,高压电缆绝缘偏心度与半导电层厚度不均匀,是制约高压电缆自动化剥切装置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传统弹性浮动刀架进行电缆外轮廓的仿形,难以实现绝缘屏蔽断口

2024-06-083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速 投融资热度居高不下
  近段时间,多地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例如,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正斌表示,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以整带零、以零强整、强化支撑,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实现“从0到1”的研发、“从1到100”的产业化。此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研

2024-06-0836

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在这里加速“奔跑”
    让机器人也能像真人一样“跑”起来,如今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已成为现实。  今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名为“天工”的人形机器人(见上图,杨东摄),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三层,只见1600余平方米的空间被分隔成多个大小不一的区域。在最大的一块场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程师

2024-06-0830

智慧养老,让养老服务更便捷、更精准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小丽,小丽,我回来了”“小丽陪我遛弯吧。”  在近日举办的2024第十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长者陪伴机器人“小丽”像个小尾巴一样,可以记忆、提醒老人的外出时间、关火、服药时间等。通过指令,可以让小丽帮忙拨通亲友电话或视频,边聊边干活……如今,“智慧养老”模式,使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了更加个性化、安全、舒适的产品。  森丽康

2024-06-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