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文章首页 资讯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国产工业机器人亟待发力

2023-05-10 15:00IP属地 广东佛山750科技日报

  能焊接0.4毫米超薄碳钢板,可以写“书法”,制造金属元器件可一个顶8个人,可负载360公斤……众多“身怀绝技”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于5月8日—11日亮相第十九届天津工博会。

  全球疫情影响之下,各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意愿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如此大的“蛋糕”,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也摩拳擦掌,积极抢占市场。虽然近几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已在精密减速器、智能控制器等核心技术、部件方面取得突破,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但目前国内70%的市场依旧由以“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库卡、安川)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所占据,特别是在高端市场,国产工业机器人竞争力不强。

  要想更好地发展,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如今已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家的“必答题”。

  新赛道发力带来新机遇

  汽车和3C电子一直是工业机器人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新阵地。

  “我们这次参展的360公斤负载机器人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新能源电池仓。”烟台艾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创)副总经理刘杰介绍,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约占整车成本的40%。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日益增长的产能需求,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柔性制造工艺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提质增效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解决新制造工艺中人工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需举起100公斤的工具等。

  除了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外,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异军突起也打破了原有汽车行业的高壁垒。

  钱江机器人(以下简称钱江)北方大区经理依明泽对此深有体会。“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多的汽车行业几乎占到应用场景的50%。但原有国外工业机器人厂家已先入为主,占据绝大多数市场,因此国产工业机器人想抢占一席之地门槛非常高。”依明泽说。

  艾创就尝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来的甜头,刘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我们的负载机器人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同时成本更低,且交互协调服务好。很多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家从今年开始全部采购我们的产品。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360公斤负载机器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天津大学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专家黄田教授表示,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具有后发优势,应加速探索新兴产业以及细分领域,通过布局特色应用以提升市场份额,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

  机器人“出海”挖掘增量市场

  相较于国内市场,全球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更为广阔。

  在本届天津工博会上,参展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出海”。

  依明泽告诉记者,现在每个国产机器人企业都把出口作为主要的销量增加点,钱江已经做了5年出口,现在建立了稳定的出口体系和国外客户群。

  尽管国内企业积极主动出击,但依然有不少因素制约着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海外“开疆拓土”。

  首先,在高端机器人领域,国产工业机器人依然不够“聪明”。黄田认为,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是将机器人终端接入工业互联网,结合AI、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机器人+’,而是将其融入机器人血脉之中。需要通过技术融合推进创新发展。”黄田建议。

  其次,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品牌推广、渠道集成商发展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向国际大品牌学习,逐步在全球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同时输送技术培训能力。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正在布局全球市场。

  此外,综合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增强国内企业拓展市场的实力。刘杰建议,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自动化项目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及服务+定制化解决方案的综合竞争优势来与国际品牌竞争。(记者 陈 曦)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商业化落地可期 上市公司竞逐人形机器人产业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政策利好频至,产业链进展不断,商业化落地持续加速。机构人士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和商业化元年,板块催化密集,商业化落地也逐渐清晰。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有望驱动行业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有望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政策利好频至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

2024-06-1642

人形机器人站上风口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应用场景是否成熟?未来又将如何突破瓶颈、蓬勃发展?  赛迪顾问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未来功能型整机将逐步占据主流、发展潜

2024-06-1634

人形机器人打开“具身智能”蓝图
  从搬运重物到端茶倒水,从进厂打工到做饭叠衣……当大模型为机器人注入“灵魂”,人形机器人“进化”加速。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的落地最快今年或明年就能在部分试点实现,“入户”则将在10年左右。  变化——迈入“人形时代”  近期,国产人形机器人领域动作频频: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首次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现“拟人奔跑”、瞄准老年人陪护市场

2024-06-1629

第四代高压电缆剥切打磨机器人“上岗”
  记者5月17日从国网天津电力获悉,国网天津电缆公司团队研制的第四代剥切打磨机器人首次完成110千伏高压电缆检修任务。该机器人较上一代整体重量降低了10%,作业时间压缩至50分钟以内,作业效率提升近30%。  据了解,高压电缆绝缘偏心度与半导电层厚度不均匀,是制约高压电缆自动化剥切装置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传统弹性浮动刀架进行电缆外轮廓的仿形,难以实现绝缘屏蔽断口

2024-06-083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速 投融资热度居高不下
  近段时间,多地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例如,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正斌表示,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以整带零、以零强整、强化支撑,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实现“从0到1”的研发、“从1到100”的产业化。此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研

2024-06-0836

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在这里加速“奔跑”
    让机器人也能像真人一样“跑”起来,如今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已成为现实。  今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名为“天工”的人形机器人(见上图,杨东摄),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三层,只见1600余平方米的空间被分隔成多个大小不一的区域。在最大的一块场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程师

2024-06-0830

智慧养老,让养老服务更便捷、更精准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小丽,小丽,我回来了”“小丽陪我遛弯吧。”  在近日举办的2024第十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长者陪伴机器人“小丽”像个小尾巴一样,可以记忆、提醒老人的外出时间、关火、服药时间等。通过指令,可以让小丽帮忙拨通亲友电话或视频,边聊边干活……如今,“智慧养老”模式,使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了更加个性化、安全、舒适的产品。  森丽康

2024-06-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