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文章首页 资讯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无人叉车和工业AMR杀出光明的“康庄大道”,2023年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十大预测

2023-01-10 10:27IP属地 广东佛山640机器人世界

再见,2022年!

一眨眼,我们已身在2023年。

魔幻的2022年,仿佛还在昨天。

度过了2019年的“低迷期”,承受了2020年疫情爆发带来的冲击,也赶上了2021年后疫情时代的需求高增长期。面对眼前的2022年,我们又该如何定义?

都说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的众生相。

疫情围困、物流停滞、交付困难、现金流紧张……在2022年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勒紧裤带过日子的车体企业,也见证了一批批在重压之下依然挣扎生存的零部件厂商。

从终端需求来看,年初“蜜月期”转眼即逝,行业迅速进入阵痛期。

销量节节下滑的3C电子,消费遇冷后的线上电商和食品,终究还是没逃过客户的砍单潮....

紧接着,上海、北京、四川各地疫情此起彼伏,停工停产、物流受阻,资金回款周期拉长。

这一次,刺痛企业的,还有新一轮的企业裁员潮。

毫无疑问,这些曾经风光无限,融资一轮接一轮的移动机器人企业,都在2022年猛踩了一脚急刹车。

一场疫情,一轮大考,一次蜕变与新生。

历练过后,移动机器人企业也在变局中不断韧性生长。

低渗透高增长的无人叉车和备受资本青睐的工业AMR,便在复杂的大环境下杀出了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

无人叉车和工业AMR杀出光明的“康庄大道”,2023年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十大预测

牧星智能、未来机器人纷纷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以此实现更高效的软硬件整合开发、更快的量产交付周期以及更优质的产品打造。

海康机器人、极智嘉、华睿科技、海柔创新、灵动科技的海外市场也频频发来“捷报”。

面对全球性通胀、供应链断裂、芯片缺货等问题,移动机器人企业也开始“抱团取暖”,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存。

收购”,一度成为了2022年移动机器人行业的主旋律。

亚马逊收购KIVA System、Cloostermans

亚马逊始终走在自动化的前沿,致力于寻找机器人替代人力工作的新方式。2012年,亚马逊以7.75亿美金收购了KIVA System,并将其应用到了物流仓储业中。据报道,亚马逊当时普通订单的交付成本约为3.5~3.75美元,而使用Kiva机器人之后使这一成本降低了20%~40%。

除Kiva外,今年9月,亚马逊宣布已与比利时自动化机械制造商Cloostermans签署收购协议,Cloostermans大约200名员工将加入亚马逊机器人部门。交易的具体条款尚未披露。亚马逊从2019年开始与Cloostermans合作,采用包括移动和堆叠沉重的托盘和托架在内的技术。后者研发的Proteus是亚马逊首款全自动仓库移动机器人。

Shopify4.5亿美元收购6 River Systems

2019年,Shopify宣布收购6 River Systems,收购的金额大约为4.5亿美元,其中有60%为现金交易,剩余部分采用股权交易。

6 River Systems是美国一家物流仓储机器人研发商,旗下物流机器人Chuck可自动行走,还可自动调整高度,通过将仓库运营情况提交给仓储运营商,便于他们做决策。主要应用于电子商务、零售补货、3PL和零售分销中心的拆箱操作等。

泰瑞达收购MiR、AutoGuide

2018年,泰瑞达(Teradyne)宣布收购自主移动机器人公司MiR(Mobile Industrial Robots),收购价为现金净额1.48亿美元。此外,如果MiR到2020年能达到若干业绩目标,还将另加1.24亿美元,使得收购总价达到2.72亿美元。

MiR外,2019年,泰瑞达宣布与移动机器人公司AutoGuide达成协议,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私人持有的AutoGuide。AutoGuide的核心产品是基于SLAM的拖车。这一拖车也能配置为托盘车。同时,它也提供车身上方加装机器手臂的物流AGV产品。

软银28亿美元收购Auto Store

2021年4月,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宣布,斥资28亿美元收购机器人公司AutoStore System 40%的股权,这是软银在优化电子商务运营的仓储自动化技术方面进行的又一笔重大投资。软银将从AutoStore的大股东Thomas H.Lee(THL)Partners以及EQT Private Equity等其他投资者手中收购这些股份。

AutoStore创办于1996年,在35个国家部署了超2万台机器人,彪马、百思买和西门子都是其客户。

ABB 1.9亿美元收购ASTI Mobile Robotics

2021年7月,ABB宣布收购西班牙机器人制造商ASTI Mobile Robotics Group,旨在将其机器人业务拓展到传统汽车业务以外的领域。该项收购总共花费了1.9亿美元。

ABB是“工业机器人四巨头”之一,而ASTI是欧洲最大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提供商之一。ASTI主要生产AMR,其机器人可以在工厂车间里以高达2m/s的速度移动,且无需遵循预先安装好的轨道。另外,ASTI的机器人还可以拖拽和移动箱子,有效载荷高达2000公斤。收购ASTI将丰富ABB的机器人和自动化产品,使其成为能够提供完整的自动化产品组合的公司,其自动化产品将包括AMR、机器人及机器自动化解决方案。

斑马技术2.9亿美元收购Fetch Robotics

2021年7月,计算机外设制造商斑马技术(Zebra Technologies,ZBRA.US)宣布以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自主移动机器人开发商Fetch Robotics。Fetch Robotics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大载荷,旗下载荷最大的机器人甚至可以实现1500公斤的超巨额载荷。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目前融资总额达到了9400万美元。在此项收购前,斑马科技就通过投资,获得了Fetch Robotics公司5%的股份。

这两家公司于2020年初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Fetch Robotics负责提供机器人,而斑马技术则负责提供旗下FulfillmentEdge的软件支持。两家公司于2020年12月共同发布了第一款全面符合R15.08的全自主移动机器人。

无人叉车和工业AMR杀出光明的“康庄大道”,2023年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十大预测

仓储物流集成商也在疫情之下逆势破局。

5月,东杰智能、今天国际陆续宣布斩获大额订单;

6月,井松智能登陆科创板;

8月,仓储物流集成商半年报业绩出炉。营收同比增长94.59%、净利同比增长173.27%、新增10.68亿元订单额……一张张成绩单的背后,也隐藏着他们的底气和雄心。

诺力股份、音飞储存、凯乐士科技、罗伯泰克等一众仓储物流集成商纷纷逐鹿新能源市场。

当新产品成为了2022高工锂电智能制造峰会的“C位主角”,当新方案凝聚在2022高工机器人集成商大会,当新技术、新场景贯穿了2022高工移动机器人智能工厂峰会和2022高工移动机器人年会等全年的行业盛会时,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移动机器人的“新生力量”。

潮起潮落,十年鱼跃。回顾移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从有轨导航AGV到类KIVA机器人的诞生,再到如今工业AMR、箱式仓储机器人、无人叉车、穿梭车、复合机器人的繁荣共生,以及磁悬浮输送线、攀爬式AGV、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多个新品类的崛起,市场发展之迅猛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

但无论市场如何翻涌,行业如何变化,高工机器人始终秉持以脚步丈量产业,用专业创造价值的初心,高工始终坚持“四独”原则,独立的立场、独行的调研,独断的预判,独到的观点,让每一份巡回调研数据、报告和蓝皮书报告都能精准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在这一年里,GGII携手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共同编撰的《2022年锂电行业机器人应用发展蓝皮书》、《2022半导体行业机器人应用发展蓝皮书》、《2022年无人叉车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AMR产业发展蓝皮书》重磅发布。

“高瞻远瞩,工于精深”,高工团队非常荣幸地能够持续与企业家做朋友,在为企业做战略规划、IPO咨询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无数个“工匠”奋斗的身影。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这趟驶向未来的高速列车里,我们庆幸能与每一位实干者并肩同行。

纵然前路荆棘与惊喜同存,但面对满怀期待的2023年,我们不妨重拾心中那份勇气与坚持,整装再出发!

通过对移动机器人产业的梳理,结合宏观数据和调研数据信息,秉承不悲观、不乐观,力求客观的态度,深度解析2023年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十大预测

无人叉车和工业AMR杀出光明的“康庄大道”,2023年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十大预测

产业层面:

1、2023年3C行业有限恢复,汽车与新能源行业将会是移动机器人需求的主要拉动力,GGII认为,新能源行业在未来3年将延续高增长态势,扩产潮的延续将对AGV/AMR产生较大的需求拉力,预计2023年新能源行业(锂电、光伏等)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占比有望突破24%。

2、下游需求越来越综合化,单品战略面临挑战,“拓产品线=能力提升”成为众多移动机器人企业的主动选择,各细分产品线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马太效应加剧。

产品层面:

3、工业AMR:工业AMR销量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销量占比有望超过21%,销量接近2.4万台,同比增速超过40%,其中年销量破千台的厂商有望超过6家,重点关注行业有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锂电、光伏等)。

4、无人叉车:入局者持续增加,创新产品持续推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持续下行,预计市场销量接近1.7万台,同比增速超50%,其中年销量破千台的厂商有望超过5家。

5、料箱机器人:新进入局者减少,中国市场销量有望超过6000台,同比增速超过60%,市场格局趋于动态平衡,前5家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

6、四向穿梭车:随着入局者的增加,预计2023年中国四向穿梭车销量有望超过5000台,其中托盘四向车销量占比超过80%。

7、类kiva AGV:国内商贸流通领域需求增速放缓,类kiva AGV销量占比逐年萎缩,预计2023年销量占比将低于50%。

8、复合机器人:应用领域持续扩大,综合成本明显下降,预计2023年销量有望突破2200台,增速超过50%,其中在3C、半导体、CNC加工领域的占比快速提升。

市场层面:

9、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销量有望突破11万台,同比增速超过35%,市场规模超过130亿元,商贸流通领域的需求增速放缓,制造业领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中新能源行业的拥挤度持续提升,竞争加剧。

10、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两超多强”竞争格局开始形成,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年营收破15亿元的厂商或将达到2家,年营收破5亿元的厂商数量将有望达到5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写在最后:企业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

用一个前辈总结国产工业软件与国外工业软件差距的一句话:因为看不到所以想不到,想不到自然就做不到。这也是当下移动机器人厂商拉开差距的原因之一,越大的客户提出的需求越综合、越复杂,你如果没有服务过复杂客户,那大概率你不会清楚这个复杂客户的场景应该如何从规划到落地实现,更不会清楚其中会有哪几个关键的节点,如何在软硬件层面去完善与匹配。

这就是当下和未来大概率会发生的,大厂商与大客户联姻,腰部厂商与腰部客户携手,如何破局?其中核心的点在于把握新行业的先机,从行业—场景—Know-how—产品如何形成闭环是值得各家思考的问题。

来源:高工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商业化落地可期 上市公司竞逐人形机器人产业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政策利好频至,产业链进展不断,商业化落地持续加速。机构人士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和商业化元年,板块催化密集,商业化落地也逐渐清晰。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有望驱动行业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有望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政策利好频至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

2024-06-1642

人形机器人站上风口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应用场景是否成熟?未来又将如何突破瓶颈、蓬勃发展?  赛迪顾问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未来功能型整机将逐步占据主流、发展潜

2024-06-1634

人形机器人打开“具身智能”蓝图
  从搬运重物到端茶倒水,从进厂打工到做饭叠衣……当大模型为机器人注入“灵魂”,人形机器人“进化”加速。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的落地最快今年或明年就能在部分试点实现,“入户”则将在10年左右。  变化——迈入“人形时代”  近期,国产人形机器人领域动作频频: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首次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现“拟人奔跑”、瞄准老年人陪护市场

2024-06-1629

第四代高压电缆剥切打磨机器人“上岗”
  记者5月17日从国网天津电力获悉,国网天津电缆公司团队研制的第四代剥切打磨机器人首次完成110千伏高压电缆检修任务。该机器人较上一代整体重量降低了10%,作业时间压缩至50分钟以内,作业效率提升近30%。  据了解,高压电缆绝缘偏心度与半导电层厚度不均匀,是制约高压电缆自动化剥切装置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传统弹性浮动刀架进行电缆外轮廓的仿形,难以实现绝缘屏蔽断口

2024-06-083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速 投融资热度居高不下
  近段时间,多地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例如,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正斌表示,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以整带零、以零强整、强化支撑,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实现“从0到1”的研发、“从1到100”的产业化。此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研

2024-06-0836

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在这里加速“奔跑”
    让机器人也能像真人一样“跑”起来,如今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已成为现实。  今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名为“天工”的人形机器人(见上图,杨东摄),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三层,只见1600余平方米的空间被分隔成多个大小不一的区域。在最大的一块场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程师

2024-06-0830

智慧养老,让养老服务更便捷、更精准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小丽,小丽,我回来了”“小丽陪我遛弯吧。”  在近日举办的2024第十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长者陪伴机器人“小丽”像个小尾巴一样,可以记忆、提醒老人的外出时间、关火、服药时间等。通过指令,可以让小丽帮忙拨通亲友电话或视频,边聊边干活……如今,“智慧养老”模式,使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了更加个性化、安全、舒适的产品。  森丽康

2024-06-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