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子石化有一套神奇的装置,它能够“吃进”二氧化碳,产出化工产品--合成气(即一氧化碳和氢气),让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瞬间变废为宝。这套装置就是扬子石化的25万吨/年一氧化碳装置。
“目前,我们每年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碳20万吨!”扬子石化芳烃厂合成气车间主任程树华向记者介绍。如果按照每棵树年均吸收20千克二氧化碳计算,相当于植树约1000万棵。
该公司一氧化碳装置“吃进”的二氧化碳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该公司乙二醇装置副产,约5.8吨/小时;二是该装置本身自产,约19.2吨/小时,两者合计共约25吨/小时。按照每年装置运行8000小时计算,每年可回收二氧化碳20万吨。
2022年,扬子石化将对一氧化碳装置实施大修,届时将有效解决转化炉、压缩机、冷箱等众多设计缺陷和运行难题,装置的运行能力也将从目前的约80%提升至100%满负荷运行,届时二氧化碳的回收能力将会再提升20%,在践行“碳中和”的道路上,将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陶炎)
转自:中国石化新闻网
国产大乙烯成套技术探路者——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张来勇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实地调研、项目讨论、技术验证……一开年,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原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张来勇就开启了马不停蹄的节奏。 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张来勇扎根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和工程建设一线,为我国乙烯等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关键成套技术的研发、应用、设计和项目管理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一名工程师,能够参与
2024-04-2931
“舱外暴露实验”暴露了哪些材料?目的是什么?
今年,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的实验中,有的是在空间站舱内进行,而一部分实验则是需要在舱外开展。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自2023年3月8日出舱至今,已在轨实验满一年。昨晚(14日),装置及装置中安装的首批400余个材料样品圆满完成舱外暴露实验,成功返回中国空间站内。 本次样品取回作业由空间站机械臂实施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
2024-04-2924
科学家合成5种新同位素
新同位素有助科学家理解并完善基础核物理。图片来源:FRIB/密歇根州立大学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创造出5种新同位素,分别是钚-182、钚-183、镱-186、镱-187和镥-190。这些元素或许是首次在地球上出现,有助科学家揭示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秘密。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上述5种同位素是美国
2024-04-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