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文章首页 资讯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2021年国内聚丙烯市场会怎么样?会有哪些创新?

2021-01-09 18:52IP属地 广东佛山590聚烯烃人

  从全球化工产值来看,2018年世界化工市场产值总计33480亿美元,2019年约为341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化工生产国,2019年中国化工产值达到11980亿美元,约占全球的36%,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单一国家的化工产值将会达到全球的50%。


  近年来,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等为代表的国企在上游石化产业布局速度加快,以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盛虹石化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也借助炼化一体化项目快速打造全产业链。


  2020-2021年大炼化时代,聚烯烃产能快速扩张,聚丙烯市场将何去何从?“十四·五”期间,国内聚丙烯规模将突破4000万吨/年,拥挤如何消化?


  从不同原料装置经济性对比


  CTO加工费用高是因为要先把煤炭制成甲醇,这个环节耗能耗水。煤制烯烃成本构成中固定成本占比达到60%,原材料占比仅在25%左右,甲醇制烯烃成本构成中原料结构占比在80%左右。原料的轻质化正成趋势。


  2021年预计投产的聚丙烯装置呢?


  1、位于菏泽的恒昌石化1套20万吨/年聚丙烯(Spheripol)装置投产时间预计推出到2021年1月份;


  2、位于淄博的海益精细1套15万吨/年聚丙烯(SPG)装置,预计2021年上半年投产;


  3、东华能源位于大榭的2套各40万吨/年聚丙烯(Unipol)装置,预计2021年上半年投产;


  4、位于漳州的古雷石化1套35万吨/年聚丙烯(ST III)装置,预计2021年元旦节前后投产;


  5、中石油辽阳石化1套30万吨/年聚丙烯(Spherizone)装置,预计2021年上半年投产;


  6、天津石化1套20万吨/年聚丙烯(ST III)装置,预计2021年上半年投产;


  7、天津渤海化工1套30万吨/年聚丙烯(Novolen)装置,预计2021年四季度投产;


  8、京博石化1套20万吨/年聚丙烯(Spherizone)装置、1套40万吨/年聚丙烯(Spheripol)装置,预计2021年三季度投产;


  9、金能科技2套45万吨/年聚丙烯(Spheripol)装置,预计2021年四季度投产;


  10、浙江石化(二期)2套45万吨/年聚丙烯(Spherizone)装置;


  11、中韩石化1套30万吨/年聚丙烯(ST III)装置,预计2021年上半年投产;


  12、银丰润丰新材料30万吨/年聚丙烯(SPG)装置,预计2021年2季度投产;


  13、鲁清石化30万吨/年聚丙烯(SPG)装置,预计2021年投产。


  聚丙烯市场价格呢?


  主要参考点如下:


  1.目前国内疫情控制较好,但欧美地区需求有待复苏,加之英国疫情加重,或将抑制部分出口需求,预计2021年仍以恢复经济为主。由于2020年初疫情让社会按下暂停键,对国内经济及聚丙烯需求带来重创,聚丙烯市场价格创新低。2021年没有黑天鹅事件影响的情况下,预计聚丙烯年内低点及全年平均价格或将高于2020年。


  2. 2020年四季度及2021年一季度,据统计有万华化学、延长榆能化二期、东华能源宁波二期、浙江石化二期、中韩石化二期、辽阳石化等装置计划投产,虽然部分装置投产可能出现延迟,但300万吨左右的聚丙烯新产能重压市场,加之受传统需求淡季影响,预计2021年一季度聚丙烯市场供需压力偏大,预计年内低点或将出现在一季度末。


  3.二、三季度通常是国内石化装置检修集中期,可抵消部分新装置供应压力,同时,塑编、膜料等传统需求旺季支撑市场,聚丙烯价格有望上行。四季度国内石化企业多以稳定安全生产为主,装置开工稳定,加之年内已投产的聚丙烯石化装置释放产量,产量有望继续创年内高位,聚丙烯价格大概率为弱势震荡。


  4.近两年PP共聚产量增速明显高于拉丝,共聚聚丙烯规模性下游的代表行业--汽车、家电整体表现一般。供应增量大于需求,拉丝、共聚价差缩窄,共聚聚丙烯生产准入门楷低,新投产装置多数有产共聚聚丙烯计划,受产量增加影响,预计2021年分品种价差仍延续价差缩小的趋势。(金联创)


  打破国外垄断的国产茂金属聚丙烯!


  茂金属聚丙烯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公司所垄断。近年来,国内石化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科研攻关,致力于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生产工艺优化及目标产品开发工作。目前,我国茂金属聚丙烯生产技术已经实现了新突破,相关催化剂开发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我国茂金属聚丙烯生产水平正在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国外公司长期垄断


  相比传统聚丙烯产品,茂金属聚丙烯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熔点较低、不生成可溶性短链嵌段共聚物等特点。以其制备的产品析出物低、感官性能好,可用于医疗卫生和食品包装领域,是高端产品制造企业的首要选择。


  目前,全球茂金属聚丙烯需求量已经超过50万吨。但是,该项技术长期被埃克森美孚、道化学,巴赛尔及三井化学等国外公司所垄断。茂金属聚丙烯的供应商要远少于茂金属聚乙烯的。


  传统聚丙烯产品主要采用普通催化剂生产,但茂金属聚丙烯需要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茂金属催化剂为单一活性中心催化剂,具有活性高、聚合反应平稳、氢调性能良好等特点,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茂金属聚丙烯还具有微晶较小、抗冲强度和韧性极佳、透明性好、光泽度高、抗辐射性能好、绝缘性能优异、与其他多种树脂相容性好等优点,应用领域广泛。


  催化剂自主研发成功


  2014年,中国石油石化院与哈石化以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为突破口,借助专项子课题新型聚丙烯催化剂的开发与工业应用,围绕茂金属透明聚丙烯产品进行联合攻关。经过3年努力,他们成功研发出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PMP-01)。这种催化剂既保留了茂金属催化剂单一活性中心、高活性等优点,又具有流动性好、不黏釜、对装置适应性高等特点,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2017年6月下旬,石化院自主开发的载体型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PMP-01),在哈尔滨石化8万吨/年间歇式液相本体聚丙烯装置上首次使用,生产出高透明茂金属聚丙烯MPP6006。该产品可应用于包装、薄膜及注塑制品等,提供了性能差异化的聚居聚丙烯。这次工业应用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研发和茂金属聚烯烃新产品开发上取得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2020年10月30日,石化院自主研发的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MPP-S02),在山东某大型化工公司进行工业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他们开发出2种茂金属超高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聚丙烯,产品技术性能达到指标要求。这是石化院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开启了茂金属催化剂直接聚合制备熔喷纺丝聚丙烯材料的工业化之路。


  连续化生产难题突破


  经过近7年的攻关,燕山石化于2018年3月16日成功生产出茂金属聚丙烯产品。这是我国工业化连续生产装置上首次实现茂金属聚丙烯的成功开发,标志着燕山石化成为国内首家茂金属聚丙烯连续生产企业。


  2020年12月16日,扬子石化研究院科研团队在聚丙烯中试装置上实现了茂金属聚丙烯生产工艺的新突破,也实现了茂金属聚丙烯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扬子石化研究院发挥该公司聚烯烃中试装置平台作用及其放大效应,致力于聚烯烃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开发,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由之路。


  他们根据中试装置实际运行情况研究解决方法,通过工艺技术革新,在系统论证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了现场改造。改造后,装置运行状况良好,解决了技术瓶颈,打通了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标志着该公司茂金属聚丙烯生产工艺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是国内继燕山石化后第二家实现连续生产的企业。


  扬子石化将对中试装置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优化聚合工艺条件,开展工业装置生产可行性评估。


  转自:聚烯烃人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国产大乙烯成套技术探路者——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张来勇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实地调研、项目讨论、技术验证……一开年,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原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张来勇就开启了马不停蹄的节奏。  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张来勇扎根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和工程建设一线,为我国乙烯等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关键成套技术的研发、应用、设计和项目管理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一名工程师,能够参与

2024-04-2931

“舱外暴露实验”暴露了哪些材料?目的是什么?
今年,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的实验中,有的是在空间站舱内进行,而一部分实验则是需要在舱外开展。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自2023年3月8日出舱至今,已在轨实验满一年。昨晚(14日),装置及装置中安装的首批400余个材料样品圆满完成舱外暴露实验,成功返回中国空间站内。  本次样品取回作业由空间站机械臂实施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

2024-04-2924

科学家合成5种新同位素
新同位素有助科学家理解并完善基础核物理。图片来源:FRIB/密歇根州立大学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创造出5种新同位素,分别是钚-182、钚-183、镱-186、镱-187和镥-190。这些元素或许是首次在地球上出现,有助科学家揭示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秘密。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上述5种同位素是美国

2024-04-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