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文章首页 资讯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花一千万,买的创业教训!

2020-08-12 16:06IP属地 广东佛山570佚名中国机械社区

今天想和大家继续聊聊职场创业相关的事情,去年项目合并之后,我短暂休息了一阵子。

然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一个投资人朋友出来创业,后来邀请我加入她们团队,帮忙负责整个平台的运营工作。

整个项目算正式启动至今,已经一年有余,未见多大起色。

融资近千万,也所剩无几。

后来在我离开前的极力劝说下,目前整个项目在考虑转型,尝试做私域直播相关的探索。

今天,相当于是一次整体复盘。和大家聊聊,我作为旁观者和参与者,看到了这个创业项目,犯了哪些错,又因何而失败、转型的。

为什么说自己是旁观者呢?

核心原因是,我实际介入业务的过程并不长。项目正式开始运作其实才从去年10月底才开始的。

另外整个项目在早期业务发展中,我的话语权并不够,许多业务的方向一开始并没有深入参与决定。

那么接下来就看看,我发现的问题吧。

01

梦太大,想做的又太多

从我2016年创业至今,几乎遇到所有的创始人,都有一个平台梦。

说实话,平台梦有错吗?当然没错!

包括许多投资人,也喜欢听创业者说平台梦,不然一般的大基金都不愿意掏钱。

但平台梦,并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更何况是独立开始创业的平台梦。

而且一旦一开始就要做平台梦,就很容易把创业者在创业的道路上带歪,带到坑里去。

另外,整个项目因为平台梦延伸出来的一点就是,想做的事情太多。

从加入团队到我离开,整个过程中同时进行的有社交电商平台项目,有社区团购项目,有代理淘客项目,独立供应链项目,高佣优品项目。

除此外,还有计划要做的直播工具项目、区块链炒币项目等等。

就连今年疫情期间,还花费了大几十万元,自采了大量的海外口罩和防疫用品。

由于各种原因,口罩和防疫用品顺利到货时,已是3月中旬了。

那时候国内的疫情几乎宣告结束了,而且国内的防疫用品价格急速下降,供应紧张情况大幅下降。直到现在办公室还有一堆防疫用品。

正是因为这么多项目正在做和想要做,带来的后果就是:

其一团队迷茫,不知道该做哪个好,也不知道平台到底定位的是什么。

其二精力分散,尤其是技术、设计、运营一直在赶活,到最后没有一个产品拿的出手。

02

干预太多,团队参与太少

我们不可否认,作为一个老板/创始人或者说项目的合伙人,在某些方面的经验、能力、资源一定比团队的大部分都强。

但是这并不代表,一个老板一定所有的都懂、都擅长。

我始终相信,术业有专攻,专业人干专业事。

至少我在许多业务层面,相信我的团队比我更专业。

但这次参与的项目却并非如此,两个合伙人干预的事项不仅多,而且事无巨细。

比如平台一天40个商品的秒杀场,老板都要亲自过一遍,包括了选品定价。

还有一张社群的海报图片,连文案都要亲自来确认审核,经常看到老板在设计背后指指点点。

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

而对于各个业务线的负责人来说,参与平台的业务决策方面的机会又特别少,话语权则更少。

比如产品的版本迭代,产品经理几乎可以理解成一个梳理需求、画demo的助理而已。

而平台运营对于什么时候做大促,做多长时间,多少个分会场,促销力度,都需要挨个和老板确认方案。

团队的成员,完全属于老板创业的陪练角色。

03

忽视业务增长

是创始人的唯一指标

我一直无法理解,许多公司的运营总监也好,市场经理、商务经理整天坐在公司里面,能做出什么业绩来?

更何况是公司的创始人,合伙人呢!

这次项目中,两位合伙人几乎整天都坐在办公室里。本来就初创的小团队,两个合伙人给自己准备了两个独立的办公室,经常一进办公室就能坐一整天时间。

说实话,我都惊呆了。

其实,早期的业务增长,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创始人/合伙人团队的个人资源、关系。

作为老板,不出去谈资源、混关系,怎么为团队带来业务的增长呢?

早期千万不要期望于招募到一个员工而且不花钱,就能把业务蹭蹭往上涨的,几乎不存在这种可能。

如果一个员工如此牛逼,要么他自己正在独立创业,要么他正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创业。

所以,早期的业务增长,创始人自己或合伙人是很重要的增长引擎。

但是,这次项目却并非如此。

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需要单独强调。

我们本属于社交电商平台,核心的业务发展主要依赖于微商或社交团队长。

他们才是整个业务发展壮大的业务节点。

我们平台虽然分享能赚钱,每日还有机会参与平台分红。

但是我们当时取消了礼包制,也没有会员费,赚钱门槛还很高,导致曾经有想法加入的微商大团队了解之后就走了。

我曾极力倡议要降低用户赚钱的门槛(自购和分享赚),包括要制定一些吸引微商团队长的制度,均遭到了反对和忽视。

一个社交电商平台,大团队长不感兴趣不愿意带人来玩,虾兵蟹将又不去裂变,只想薅平台羊毛。这怎么能把平台做大呢?

但两位合伙人既不想改变平台的一些模式和玩法去迎合一些大团队长,也不出去找团队长一起来玩,这导致整个项目的发展十分缓慢。

为什么说微商或社交团队长在整个平台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原因有二:

1、无论是否有无会员费,但凡有裂变、邀请码等层级关系的社交平台体系,都很难通过投放去实现业务的增长。

因为整个业务的教育、转化的成本极高。

2、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引导用户成为平台的分销者,裂变者,除了平台本身的玩法外,更需要有人来教育和引导。



04

业务多次被坑

被迫中断、重构

我说了项目至今已经有一年多了,但我直到去年10月底才正式带团队介入实际业务运营中去。

从2019年4月起至10月,有90%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技术重构上。

因为不懂技术,而电商业务又是极其复杂的一套业务逻辑和系统,又涉及到多个端口。

导致被熟人欺骗,平台业务被外包辗转多次,而其中所谓的技术合伙人还是上海远程兼职上班。

当时整个技术团队分隔三地,北京、上海、杭州。而杭州作为大本营,却没有技术负责人。其中有几个有实力的技术人员,却没有主导权。

直到8月份,项目一拖再拖,迟迟未上线,创始人才开始着急招募杭州的技术总监。

事实证明,一个靠谱的技术总监有多么的重要。

整个项目从8月底整体重构,涉及小程序、H5商场和两端APP,10月份中旬便可以开始进行内测了。

这也意味着前期至少5个月的时间,技术线都是浪费时间和钱,包括一直等待的运营、社群团队。

还有当时原本一些感兴趣的微商团队长,也因业务迟迟未发布,而纷纷选择了其他的社交平台。

除了技术开发在最初被挖了坑,后续许多项目的对接,也因各种原因导致技术工作白做。

比如平台对接一个充值话费、油卡的业务,前后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项目两次被迫中断,第三次最终停止。

原本平台准备把充值话费油卡做成一个礼包或者年卡的方式进行售卖,普通用户可以拿到话费94折,油卡96折的充值优惠。

其实这个产品的竞争力是很大的,至少能吸引一部分的用户,因为本来就把这个产品定义为引流产品。

但是整个业务的对接极为随意,项目合同没签,技术就被要求开始开发了。

后面合作方临时变更,导致项目中断。后来又重启又中断,反反复复,包括社群原有的推广宣传节奏也被打乱。

这种折腾技术、产品、运营、社群的不确定项目,不仅浪费了时间,更打击了团队的积极性,更耽误了发展时机。

05

业务决定不够果断

整个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至少有三次应当立即止损的时机,却被一延再延。

其一是我之前提到过的,在平台电商业务经营的同时,还在进行着社区团购、代理淘客等工具的开发。

而当时,应该果断停止不相关的业务,全身心投入到平台基础功能的开发和团队长的招募裂变中。

要知道,连最基本的APPpush、优惠券功能是到今年3月份才上线的。

其二则是这次疫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平台的用户拓展和商品销售,导致2、3月份的业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其实当时,就应该果断进行裁员(依法赔偿),终止当前项目。

但直到我离开前,创始人还在浪费时间对接一些毫无意义的项目,并要求技术进行开发。

这样做,不仅导致项目被耽误,而且也浪费了原本就不多的现金。

其三是两次转型不够果断,年前市场的拓展就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没有团队长加入平台玩。

每天的实际业务单量很少,这就导致了商品端配合的商家很少。

平台货品不够丰富,商家发货慢,售后服务态度差等等。

当时就建议先做淘客平台,至少能缓解商品、服务的压力。再逐渐增加自营或招商相关的业务,但是当时也没有决定。

另外是今年3月份中下旬,当时可预见的整个业务的增长出现断崖式的增长。

但是我们尝试了直播带货,发现基于微信内的私域直播存在机会。

但是整个窗口期特别短,留给创业者入局可能就4、5个月的时间。

而当时也在是否全面转型做私域直播解决方案的方向上,犹豫不决。

06

忽视团队建设

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成长型公司,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优秀的员工才能拉动公司拼命往前跑。

1、普通人才招进来不劝走

至少按照我的观察,招商团队和社群团队是有很多人打酱油的,就连所谓的主管也是水货。

说一套,做一套,而对实际的业务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但这些人,都不是被辞退的,而是熬到了疫情上班回来自己走的。

2、好人才招不来,也留不住

当时整个业务的推进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实是市场,具体分为社群招商和社群培训的人才需求。

因为社群市场是业务的生命线,没有新用户,没有新订单,做再多一切都白搭。

但是,关于真正有能力的社群负责人迟迟没有招聘的想法。

另外,一些技术骨干,设计骨干,招商骨干,都因为公司的业务原因,年前就选择了主动离职。

当然,年后因为薪资打五折和个人发展原因,我团队中的几位运营骨干也选择了离职。

3、职责不分权责不明

为什么我发现了这些问题,但是我却无法制止呢?

原因是,我没权利。

其实针对业务、人员相关的事情,我除了当面沟通,直接怼之外。

我还写过3封超过3000字的邮件,认真表达过我的想法和意见。

但最后,还是没有得到采纳和执行。

我虽然作为运营负责人,但一开始社群、招商、客服、设计我都没有分管。

不仅是我,就连两位合伙人分管的业务也不明确。

4、合伙人关系处理不当

公司总共两位合伙人,若是按照来头和背景其实都很不错。

但是这次疫情之下,除了全体员工取消年终奖,2月份薪资减半,其他月份薪资不同程度折扣外。

其中合伙人在一定期间内,是不拿薪水的。

因为这个决定执行以来,其中一位合伙人直到我离开,都没有出现过公司几回。

但该合伙人又并未离职,而是自己去倒卖口罩等防疫用品了。

差不多4个多月的时间,几乎没有参与公司后续任何的业务运营。

而该行为,在整个公司内造成了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

关于该合伙人到底来不来公司了,到底有没有离职等等的讨论一直在公司发生。

正因为如此,所以公司在人员招聘上、人才挽留上都出现了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我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的发生完全是把我以前独自创业中的错误复制了一遍。

很多时候,有心无力,我相信这种感受、遭遇很多人都有。

尽管这个项目最终没有取得好的结果,但是在整个项目的运营过程中,我个人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1、至少再次警醒了我,以后同样的错误不能犯,因为这是致命的。

2、一定要找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情,一个项目的成功,靠的是专业人才的相互协作。

3、我还是在团队中发现了许多有能力的人才,只是他们缺少了一个合适的舞台。

比如一个人就搞定5、6百个商家的招商、熟悉各种模式的电商产品经理,还有后续加入的数十年技术负责人以及一点拨就通的几个平台运营。

4、还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比如短期打造的爆款,有冰糖橙、苹果销量均超过5万斤。

有测试的快闪团模式,群下单率超过70%。策划的新人专区频道让新人首单下单率超过75%。

5、因为直播卖货的多次实战,对直播卖货有了更多的了解。

除此外,还有很多。我写此文不仅想让大家少犯错误,作为警醒。

也想告诉各位,再不好的项目,再失败的经历,你只要你用心参与过,一定有一些正面的收获。

这些收获,可以为你下次的就业,创业、团队管理等等,打好基础。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锻造人形机器人产业长板
  在广东省深圳市,添加了大模型的机器人可实现图形识别、自行完成任务分解;名为“夸父”的人形机器人拥有出色的性能,每小时最快能走4.6公里;在北京市,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突破性地实现了纯电驱动全尺寸拟人奔跑……一段时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领域之一,进入发展上升期。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推出不少加快和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

2024-06-0831

新材料产业进入发展加速期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积极打造光伏新材料产业集群,助推制造业向绿色、节能提档升级。图为定南县一家企业智能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在生产光伏玻璃。朱海鹏摄(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

2024-04-2933

正规淘宝小号·抖音小号·快手白号·微信号·京东号交易平台推荐?五大平台推荐
有的时候淘宝商家们会需要去收购一些淘宝小号,专门用来进行淘宝补单的,但是现在淘宝账号需要完成实名认证,想要购买淘宝小号的话最好选择正规的平台,下面为大家进行相关的推荐。嗨号网淘宝小号购买平台淘宝小号购买推荐:ht

2023-08-15303

零跑创始人:增程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就是为纯电车加上“充电宝”
近日,零跑C11增程版正式开启预售,预售区间为15.98-20万元,作为一款中型新能源SUV,零跑C11的起售价仅为15.98万元,在国内新势力阵营中堪称“价格屠夫”。此前,领跑旗下车型均为纯电,而如今却换装增程式动力。对此,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也做出了解释。“我们的理念是在纯电产品上加上一个‘充电宝’,也就

2023-04-2053

是块硬骨头!中国首个6x6超级越野平台首车诞生:3轴6驱5把锁
4月18日,在今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个性化定制汽车品牌超境汽车携手长城炮发布国内首款共创6X6皮卡CYBERP!CKUP,此次发布的新车由超境汽车和长城炮联合共创,是基于长城炮6x6超级越野平台打造的全新车型。与已经发布了的赛博坦克300类似,新车沿用了家族式设计风格,亮银色的外观融合灵动光效、冷金属,融合了奔放、精致、豪华和科技感,不得不说确实很有风格,很是抓人眼球

2023-04-1853

新材料产业向“新”而行
  要推动新材料产业再上新台阶,向“新”而行,特别需要体制机制创新以及进一步明确创新政策转型的重点。一是进一步健全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平台载体支撑;二是相比其他科技领域,新材料始终要强调应用导向;三是健全新材料产学研用组织机制同样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各地依托优势特色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定

2023-04-1848

室温超导体的研究平台!基于碳化硅的高压原位磁探测首次实现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3月27日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碳化硅色心高压量子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王俊峰等人,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高压团队刘晓迪研究员等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碳化硅中硅空位色心的高压原位磁探测。该技术在高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结果和示意图(图a:碳化硅对顶

2023-04-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