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文章首页 资讯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新中国成立70年,化肥工业有力支援“三农”事业

2019-10-16 18:33IP属地 广东佛山560中国化工报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化肥工业发展迅猛,为解决世界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吃饭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氮肥:从6000吨飞跃到7000万吨


  建国初期,全国只有5个氮肥厂,年产量仅6000吨左右。1951年6月,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更名而来的大连化学厂全面复产合成氨。同时,我国还从苏联引进了成套氮肥装置,建设了吉林、兰州和太原3个化工区的化肥厂。


  1952~1982年的31年中,氮肥工业的建设投资占化肥工业总投资的80%以上,并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我国氮肥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尤其是经过近十几年的大发展,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供求平衡、自给有余的历史性转变。1991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氮肥生产国,2003年成为净出口国,2007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


  改革开放以来,氮肥行业开发出一大批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设备。以航天炉为代表的干粉煤气化技术,以多喷嘴对置式、晋华炉为代表的水煤浆气化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成功研发和陆续推广;还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体净化、氨合成和尿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相继开发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氮肥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近十几年,我国氮肥总量实现快速增长,年均增速保持4%左右。据统计,2013~2017年累计退出合成氨产能1130万吨,退出尿素产能1797万吨,产能过剩得到有效遏制,行业盈利能力逐渐好转。截至2018年底,全国合成氨产能合计6689万吨/年;全国尿素产能合计6954万吨/年。


  氮肥原料结构调整成绩显著,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产能占比不断提高。此外,产业集中度也逐步提升。


  磷肥:从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没有磷肥工业。直到1958年,在南京建成了第一个年产40万吨的大型普钙厂。


  我国的磷肥工业,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从低浓度磷肥起步,建立起了我国磷肥工业的基础。


  继南京、太原以后,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在广东湛江、湖南株洲、湖北大冶和安徽铜陵分别建设了年产20万吨的中型普钙厂。同时,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建起了一批年产5万~10万吨的小型普钙和钙镁磷肥厂。直到1990年,这两种低浓度磷肥,仍然占据我国磷肥产量的94%以上。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至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加强自主开发,加快发展高浓度复合肥料。


  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高浓度磷复肥的产量已占磷肥总产量的70%,而我国当时基本上还是空白。


  原化工部确定加快发展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发展战略。从1980年开始,我国先后有15个工厂、3个磷矿、1个硫铁矿、1个钾矿,陆续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在1990年后相继建成投产。随后,我国在消化、吸收、创新和国产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能自主进行优化设计,挖潜扩能,而且使新建装置的投资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为了直接利用中品位磷矿为原料,降低投资成本,原化工部组织有关单位,成功开发料浆法生产磷酸一铵,于1988年建成3万吨/年示范装置,并以此技术对80多个小普钙装置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又开发成功低温氯化钾转化生产硫基氮磷钾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挖潜改造,磷酸一铵新建装置单系列最大规模达到30万吨/年。现在,应用这两项技术生产的产品占磷肥总产量60%以上。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高浓度磷复肥的建设方面,先后总计投入500多亿元。到1998年,我国磷铵的实物生产能力达500万吨,从此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05年磷肥产量达到1124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从2007年起实现了自给有余,从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当年出口磷肥254万吨。截至2018年底,全国磷肥总产量1696.3万吨。其中,高浓度磷肥产量1610.1万吨。


  钾肥:从进口为主到半数自给


  新中国成立之初,钾肥生产受资源和技术限制,进口钾肥占据中国市场主要地位。为此,钾盐普查和寻找资源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受到重视。在“一五”期间,我国便开始了找钾成矿预测工作,着手组建钾盐找矿队伍。1956年,国家制定的“中国12年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长远计划”中,明确以找钾、硼为主要任务的盐湖科学考察。经过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自1955年开始,找矿队伍分别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的察尔汗、达布逊等盐湖及茫崖矿区及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了大型及特大型钾矿床。这不仅结束了我国钾盐产品几乎全部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而且还大量出口创汇,保证了全球钾肥进口的“价格洼地”地位。


  1985年后,原地矿部还专门安排了中国柴达木盆地西部和北部钾盐的普查项目,为日后钾盐资源的重大发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八五”期间,新疆罗布泊找钾工作获得重大发现。


  资源找到了,技术也要有突破。几代科技工作者针对可溶性固体钾资源不足,开展了开发钾资源的技术研究,突破了盐湖高品位晶间卤水的钾盐提取技术。而近几年,低品位盐湖钾资源开发技术、海水提钾技术、不溶性钾资源利用技术等也都有了实质性突破。


  青海盐湖股份、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低品位难开采固体钾盐高效利用技术,将察尔汗钾矿资源利用率由27%提高至74%。该项目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产钾肥产量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底,我国钾肥生产企业200多家,资源型钾肥产能682万吨,产量553万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钾肥生产国,钾肥自给率提高至58%左右。


  转自:中国化工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磷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相关公司加速布局
今年以来,磷化工产业链相关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百川盈孚数据显示,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等磷肥原料9月6日报价分别为3345元/吨和3264元

2021-09-1677

2021年国内化肥市场供需或将呈现紧平衡状态
预计2021年国内化肥市场供需或将呈现紧平衡状态。氮肥市场,预计上半年供应偏紧,下半年相对宽松。磷肥市场供应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预计价

2021-06-09114

近期化肥行情总体向上为主 磷肥涨势明显
2月下旬,气候回暖,多地呈现春暖花开的宜人景象。的确,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春耕化肥市场的大幕也已开启。相比与往年,今春化肥市场可谓是命

2020-03-0543

2019世界磷肥和复合肥产业发展大会总结
2019年8月28-29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的 2019世界磷肥和复合肥产业发展大会 (以下简称 国际会 )在京成功举行。化肥

2019-09-2866

“三磷”整治如何精准施策?
 据了解,长江流域是我国磷矿、磷化工企业(磷肥、含磷农药及黄磷制造等)和磷石膏库的主要分布区域。“十三五”期间,随着总磷上升为长江流域首要污染因子,“三磷”导致的局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益发受到关注。

2019-09-0395

半年已过 秋季复合肥可否咸鱼翻身?
时间飞逝,转眼间半年时间已过,2019年复合肥上半年行情进入了尾声,高氮肥需求也逐渐进入补货淡季,追忆过往,上半年复合肥行情在艰难中度过,唯一值得欣喜的是上半年借助尿素的短期回暖,复合肥企业走货还算勉强过关,虽然多

2019-06-2273

磷肥工业: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并举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磷复肥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品种到复合肥料,高浓度复合肥从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巨大飞跃,磷肥产量跃居到世界第一位。”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原理事长林乐告诉记者。

2019-04-2651

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磷复肥总产量稳中有降
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全国磷复肥总产能降至2353万吨P2O5,其中包括闲置产能88万吨P2O5。磷肥总产量1696.3万吨(折P2O5),同比下降0.9%。其中,高浓度磷肥产量1610.1万吨(折P2O5),同比增加0.2%;低浓度磷肥86.3万吨(折P2O5),同比下降18.1%。

2019-04-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