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加之原料、政策等优势,预计到2023年国产热熔胶产量将达约115万吨,占全球用量的40%,中国将成为全球热熔胶生产基地。”这是中国化工报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19年中国热熔胶专业高峰论坛上获悉的。
中国胶黏剂和胶黏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栩表示,2018年我国热熔胶黏剂总产量达到103.17万吨,比2017年增长9.85%,远超我国6.6%的GDP增速,成为名副其实的受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新材料产业。中国经济韧性足、市场潜力大,热熔胶黏剂在自动化包装、互联网快件袋、一次性卫材、汽车、建筑及室内装潢、便利性包装等应用方面,在替代溶剂胶等方面都还会有较快的发展。2019年中国大陆热熔胶依旧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速约在8%~10%。
据杨栩介绍,中国热熔胶行业经过30年的研究和实践,产品细分品种超过20个,市场激烈竞争促进不断创新。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9月30日之后中国的热熔胶及相关发明专利公开2161项,美国为495项。相关工艺控制提高、效率提升,黏度计、拉力机、烘箱、涂布机等均已国产化,流变仪、涂布机成标配。
佛山南宝高盛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永升认为,中国热熔胶技术总体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SBS、SIS聚醚多元醇等各种热熔胶材料均实现国内生产,绝大部分热熔胶材料国内供应充足、物美价廉。但中国热熔胶行业在全球竞争中还面临品牌不足、国际化布局落后、缺乏国际化人才等问题,需要练好性能、质量、成本等内功。
在热熔胶粘剂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仁和热熔胶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庆芳看来,高性能的热熔胶代表了当下热熔胶产品发展的趋势之一。2018年中国高性能的PUR反应型热熔胶销售量,相比2017年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40%左右。因此,国内生产企业应当发展高性能热熔胶。
专家指出,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将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关键。市场多样化需求不断提高,中国大陆新兴消费较多地体现出了较高品位、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热熔胶产品应用领域不断被细分、扩大,产品品种也不断增加,这也将倒逼热熔胶企业走向产品个性化发展的道路,倒逼热熔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 第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5.春.长春)
2024-11-21

- 2025中国上海国际智慧酒店及灯光音响设备、音视听展览会
2024-10-02

- 2025中国(山东)国际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博览会
2024-09-10

- 中国高铁1公里耗电1万度?官方权威数据公布!优于日本
2024-09-06

- “去中化”受挫,苹果产业链正回流中国
2024-07-26
智慧养老,让养老服务更便捷、更精准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小丽,小丽,我回来了”“小丽陪我遛弯吧。” 在近日举办的2024第十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长者陪伴机器人“小丽”像个小尾巴一样,可以记忆、提醒老人的外出时间、关火、服药时间等。通过指令,可以让小丽帮忙拨通亲友电话或视频,边聊边干活……如今,“智慧养老”模式,使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了更加个性化、安全、舒适的产品。 森丽康
2024-06-0838
中国决定对航空航天结构件及发动机制造相关装备及软件、技术等实施出口管制
原文标题:商务部 海关总署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公告2024年第21号 关于对有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商务部网站5月30日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
2024-05-3139
全球首次!内蒙古白云鄂博发现重稀土新矿物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记者15日从内蒙古科技厅获悉,在刚刚结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2023年度进展报告会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李国武正式宣布,在包头白云鄂博发现一种全新结构重稀土新矿物——白云钇钡矿。 白云钇钡矿的发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献华主持的“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矿床的时空演化和资源量”
2024-04-2933
中国科学家合成新核素锇-160和钨-156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与合作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近期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锇-160、钨-156。相关成果2月1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不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子核,科学家们把它们称为核素。合成和研
2024-04-2936
“舱外暴露实验”暴露了哪些材料?目的是什么?
今年,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的实验中,有的是在空间站舱内进行,而一部分实验则是需要在舱外开展。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自2023年3月8日出舱至今,已在轨实验满一年。昨晚(14日),装置及装置中安装的首批400余个材料样品圆满完成舱外暴露实验,成功返回中国空间站内。 本次样品取回作业由空间站机械臂实施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
2024-04-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