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纤维让织物分类标签“隐形”耐磨
在每年丢弃的9200万吨衣服和其他纺织品中,只有不到15%被回收,部分原因是它们太难被分类了。此外,普通的标签通常不易永久地附在衣服上,它们可能会被剪掉或清洗,直到无法辨认,而无感标签也会被逐渐磨损。美国密歇根大学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一种由廉价光子纤维制成的编织标签,有望改变这一现状。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先进材料技术》杂志上。 研究人员介绍说,这就像是直接编织到衣
2023-04-1847
功能性超薄隔膜设计与调控锌沉积机制研究获进展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安全性高、成本低廉等优势备受关注。然而,锌负极存在的枝晶、腐蚀及析氢问题严重影响锌离子电池使用寿命,从而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近日,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董留兵团队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康飞宇团队合作,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用于水系锌电池的功能性超薄隔膜研究成果。 据介绍,锌离子电池当前使
2023-04-1848
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研究获重大突破
在航空电子、汽车工业、地下油气勘探和高级推进系统等众多高功率、高电流和高温应用领域,对介电电容器的高温能力有着迫切需求。2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刊发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兴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我科学家在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 介电电容器是组成现代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相反的电荷利用绝缘
2023-04-1847
改变电解液成分提升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延斌)低温下性能下降问题一直是制约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的重要问题。2月28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先进锂电技术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苏新教授团队研发的一项新技术,让锂电池不仅使用寿命提升20%,还能在零下43摄氏度(℃)的极低温环境下保持电池容量下降不超过20%。该成果刊发于国际能源与材料领域期刊《储能材料》上。据了解,锂离子电池以寿命长、
2023-04-1845
蘑菇也能造房子、做衣服、造电子器件?
真菌不光能吃,它还能作为材料被用来制造箱包、服装、电子器件甚至是建筑。这类材料往往可塑、可再生、可降解、环保,且生产方式更具有可持续性。 提起真菌,你能想到什么?是食物表面的霉菌还是火锅里的蘑菇? 其实真菌不光能吃,它还能作为材料被用来制造箱包、服装、电子器件甚至是建筑。 真菌复合材料能做“砖块”和“皮革” 2022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
2023-04-1835
自修复材料:谁说破镜不能重圆
从钢铁侠可以自动愈合的战衣,到阿丽塔全身可拉伸的电子器件组装,自修复材料在科幻作品中十分常见。 自修复材料又称自愈合材料,是一种受损后能够进行自我修复的新型材料。“自修复材料的特点是能够识别损害的出现,并立即进行自我修复。这类材料可在确保物品使用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延长物品寿命。”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
2023-04-1864
奥地利团队研制出可充电的氧离子电池
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日前用氧化物陶瓷制造出一种可充电的氧离子电池,其成本相对较低,使用寿命长,适合需要大规模储存电能的场合。 维也纳工业大学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一些氧化物陶瓷既能传导离子也能传导电子,已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等发电装置。该校研究团队以这类混合导电陶瓷材料作为电极,研制出储能用的电池,它依靠氧离子在电极之间来回运动产生电流,就像锂离子电池依靠锂
2023-04-1870
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二维晶体管问世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彭练矛教授-邱晨光研究员课题组日前制备出10纳米超短沟道弹道二维硒化铟晶体管,首次使得二维晶体管实际性能超过Intel商用10纳米节点的硅基鳍型晶体管,并将二维晶体管的工作电压降到0.5V,这也是世界上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二维半导体晶体管。该研究成果以《二维硒化铟弹道晶体管》为题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
2023-04-1848
受蝴蝶翅膀启发的最轻涂料制成
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蝴蝶翅膀中汲取灵感,开发出一种自然、环保的新型节能涂料,它能隔热,可以是任意颜色,保留时间长达几个世纪,它也是迄今为止创造的世界上最轻的涂料,这种颜料着色剂替代品有助于节能和减缓全球变暖。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这种涂料不是由颜料制成的,而是利用无色材料铝和氧化铝的纳米级结构排列来产生颜色的,因此十分环保。通过将
2023-04-1839
技术创新为我国稀土工业“添绿”
原标题:技术创新为我国稀土工业“添绿” “针对独特的稀土资源特点,我国开发了系列世界领先的稀土提取分离技术,在行业大规模应用,成就了中国稀土生产大国的国际地位。”3月31日—4月1日,首届战略资源综合利用论坛在湖南衡阳举行,围绕解决制约稀土行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重大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介绍了稀土资源绿色提取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 记者了解到,我国稀土资源分布
2023-04-1841
飞秒激光或将改写材料“基因”
古今中外,众多科学工作者投身光与物质的科学研究,更新着社会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当光与量子材料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周树云教授研究组首次在半导体材料黑磷中实现弗洛凯瞬时能带调控并发现独特的光学选择定则,为调控材料性质、开发新型器件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瞬时改变物态的激光“开关”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探究低
2023-04-1839
“哈利·波特”光传感器实现200%高效率
人们一般认为,超过100%的效率只有使用“哈利·波特”的魔法才会实现。而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和霍尔斯特中心的一个研究团队,使用绿光和双层电池设计出一种光电二极管,其光电子产生率超过了200%。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上。 研究人员解释称,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里不是在谈论正常的能源效率,在光电二极管领域,重要的是量子效率。它计算的不是太阳能总量,而是二
2023-04-1835
石墨烯呈现创纪录高磁阻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报告了在环境条件下石墨烯中出现的创纪录的高磁阻。 在磁场下能强烈改变电阻率的材料会被广泛应用,例如每辆汽车和每台计算机都包含的微型磁传感器。 这种材料很稀有,在室温和实际可行的磁场中,大多数金属和半导体的电阻率只会变化零点几个百分点(通常不到百万分之一)。 为了观察到强烈的磁阻响应,研究人员通常将材
2023-04-1844
蟹壳可用于制造新的电池材料
品尝过新鲜蟹腿的人都知道,蟹壳到底有多么坚硬。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研究人员不是简单地把它们扔掉,而是将这些壳“升级”成具有广泛用途的多孔、碳填充材料。他们在最新一期《ACS Omega》杂志上发表报告称,利用这种“蟹碳”制造了钠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这将是锂电子化学的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对手。
2023-04-1840
镧系新型固态电解质来了 有助开发高比能全固态锂电池
4月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姚宏斌课题组、李震宇课题组与浙江工业大学陶新永课题组合作,设计开发出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新家族,实现了无任何电极修饰且室温可运行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相关研究成果论文4月5日发表于《自然》。 金属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因其宽电化学窗口、良好的室温电导率和不错的可变形性,展现出比氧化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更好的高电压氧化物正极
2023-04-1844
上海国际车展火热开幕 新一代雷克萨斯LM官图发布:不加价不配买?
快科技4月18日消息,雷克萨斯带来了全新一代百万豪华MPV车型LM,新车预计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继续以进口形式导入国内市场销售。从官图看,新车换装了全新设计,尺寸更大,为无界点阵式,造型看起来相当唬人,两侧还提供矩阵式LED头灯组,并配有包围式LED日行灯,车身C柱位置采用了全新造型设计,尾部则依旧选用了隐藏式排气布局,新车尾门上方还换装了贯穿式LED尾灯组,且造型独
2023-04-1851
我科学家研制出新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在新能源电池研究前沿,新型高镍正极材料的开发及规模化制备显得尤为迫切。记者10日从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获悉,该院郭洪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出一种新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有望用于锂离子电池等多个领域。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由于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较好的循环及热稳定性,新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备受关注。“目前这类商业化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镍钴锰酸
2023-04-1840
多功能电子皮肤或让机器人拥有触觉
为机器人穿上一层智能电子皮肤,也许它们可以像人一样感知环境,在更多的场景里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疆域。3月28日,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该校团队近日研发出一款可以感知温度、压力、湿度等环境信息,同时具备可拉伸、自愈合、抗菌性等特性的全属性凝胶电子皮肤。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 “所谓电子皮肤,指的是一种像皮肤一样柔软、呈弱酸性、能抑菌、自愈
2023-04-1841
我国研发出首个室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我国科学家在室温下实现超快氢负离子传导!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材料设计研发策略,通过机械化学方法,在稀土氢化物——氢化镧晶格中故意制造大量的缺陷和纳米微晶,研发出首个室温环境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相关研究成果4月5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在某些条件下,一些材料经历有序—无序相变,而转变为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低迁移能垒的
2023-04-1834
按压10秒!柔性电子器件实现“乐高式”高效组装
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检测、可穿戴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应用前景广泛。然而,在其组装中,连接不同模块的商用导电胶容易变形、断裂,接口不稳定性阻碍了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2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发布最新科研成果: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双连续纳米分散网络的BIND界面,只需要按压10秒钟,即可实现柔性电子器件“乐高式”高效稳定组装。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自然》期
2023-04-1838